科尔沁草原崛起的绿色屏障——通辽市“三北防护林”建设巡礼

时间: 2024-03-02 10:09:17 |   作者: 按护栏类别分类

产品详情

  时光静好,岁月如梭。宏大壮观的三北工程顺利实施40年来,一代代三北工程建设者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在广阔的三北大地抪撒绿色,铸就起绿色长城。40载冬去春来,40年砥砺前行,三北精神可歌可泣,三北故事扣人心弦,三北务林人战天斗地,气壮山河,谱写了一曲曲改善生态,感天动地的绿色壮歌。“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每一个项目区,每块林地,每一条林带,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每一位林业生态建设者,都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守护者。

  1978年,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内蒙古通辽市委、市政府带领各族人民努力践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奋起与黄沙抗争,在茫茫沙海抪撒绿色,在敖包相会的地方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大工程的带动和示范下,不仅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绿色通道等工程也都有长足发展。通辽市从实际出发,1999年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实施中,出台并实施了“5820”林业生态工程。2014年实施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以及通辽周边双百万亩绿化工程等。“5820”工程短短五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00万亩,封育200万亩。“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现已完成综合治沙造林350多万亩,封沙育林、育草320多万亩,自然修复和保护280多万亩。科左后旗的努古斯台、阿古拉项目区,科左中旗的花明硕、希伯花、珠日河牧场项目区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规划任务。2003年,从中科院兰州沙漠所得知:根据遥感监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科尔沁沙地在通辽市范围内的沙漠化面积已减少1200万亩,在全国四大沙地中唯一出现治理建设大于沙化速度的总体良性逆转。这一消息无不令通辽人感到惊喜和振奋,许多亲历者禁不住流下激动的眼泪。他们为之庆兴,为之自豪。他们发出誓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心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出大力,流大汗,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吃老本,再立新功!

  40年来,“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等大工程在祖国大地气势如虹蓬勃展开,它像强大的磁石,吸引和激励着成千上万的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和志士仁人,他们纷纷关注、投资,亲历“三北防护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中来。“中国记者林”落户科尔沁区,来自全国的数百名新闻记者,不仅捐款、捐树,还亲临现场,在科尔沁沙地栽树75万株。北京市的许多妇女姐妹与通辽的姐妹携手共建“京蒙巾帼世纪生态林——“三·八妇女林”。驰名国内外的海尔集团、中科院院士(专家)在通辽建立了工作站,为通辽的林业生态建设献计献策。知名的“蒙草抗旱”等企业和专家投资9000万元,在通辽建设2500亩的集试验示范、引进推广、宣传教育等一体化的科尔沁生态科技示范园”,在通辽的生态建设中发挥出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全民绿化活动中,许多冠名林如“党员林”、“民兵林”、“青年林”、“妇女林”、“友谊林”……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不完全统计,外地区的社会人士投资2000多万元,在通辽沙地造林10万多亩。日本友人菊地丰在库伦塔敏查干沙漠建设“乌云森林”生态工程,投资250多万元,治沙造林、封育5700亩。在通辽市内的各团体和私营企业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等投资6500多万元,治理沙地25万亩。截至2017年,通辽市“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共投资142534.75万元,其中,国投105934.2万元,地方自筹20793.55万元,群众集资2522万元,利用外资、贷款等13285万元。到目前,全市有1200多万亩沙化土地得到一定效果治理,新增加林地20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3万亩,有4434公里的铁路、公路;2255万亩农田,1253万亩草牧场基本得到一定效果保护。全市森林面积增加到25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8.9%提高到2017年的27.99%,活立木总蓄积由1978年的829万立方米增加到2017年3623万立方米。如今的通辽大地已形成带网片、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框架。沙区出现了人进沙退的新局面,山区出现了水土不下山新景观,农区出现了林带纵横、田成方、林成网、井成排,节水高产的新气象。在铁路、公路两侧栽起了针阔、乔灌相搭配的防护体系,以及众多的“四旁”都建设起初具规模的绿色屏障。通辽城现已出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中有河,居民小区有花草”的美丽景色。

  40年来,由于“三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深入,健康开展和林业多功能作用的发挥,如今的通辽,风沙小了,山水绿了,经济发展了,群众富裕了,人与自然和谐了,自然环境改善了,城乡面貌更美了。40年来,通辽市先后有16个嘎查村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有2个旗县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通辽市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地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全国文明城”等荣誉称号。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实施40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40年。回顾和总结通辽市“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辽市从上到下历届领导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的第一要务,一代接着一代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把生态建设的责任和担当压在自己的肩上,并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坚持把“三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做为大工程,充分的发挥其核心带头和示范作用。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全党全民全社会总动员,深入、扎实地打持久战,歼灭战。库伦旗原委书记、达翰尔族干部巴彦孟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大搞植树造林,种草和山区水土保持,出色完成“三北防护林”建设一、二、三期工程建设任务,把库伦旗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到通辽、内蒙古、乃至三北地区的领先水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被调到当时的哲盟行署任副盟长,分管农口工作。十年后退休,因多年积劳成疾,患病医治无效,于二十一世纪初去世。逝世不久,库伦旗委和政府在镇中心公园为他树碑立像,以永久纪念和缅怀。

  二是坚持依法治林和兴林,不断巩固和扩大“三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对干扰和破坏林业生态建设的人与事敢于旗帜鲜明的加以和打击,对严重毁林和破坏生态建设的犯罪分子坚决绳之以法。大力宣传和贯彻执行《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林业法规,让法律真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争当遵纪守法和执法模范。

  三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真正做到科技兴林,大力普及和推广林业适用技术,努力提高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率。搞好林业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40年来,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生态建设中,曾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和技术难关。例如:为解决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林业科技人员表现出高度认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表现出对生态建设和科技工作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在严重的风沙干旱等不利的条件下,广大的建设者们团结互助,顽强拼搏,先后研制和推广了沙地机械抗旱造林工艺,总结推广了“注水造林法”、“三大一深造林法”、平原农区营造农防林、乡路林、丰产林采取的“半地下畦田式整地”和果树经济林系列化造林模式等等,極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通辽林机厂、通辽二林场、东苏林场等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内蒙古林业厅先后在通辽等召开了全区机械开沟抗旱造林现场会和全区治沙造林大会。在防沙治沙和山沙两区建设中,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率先创新总结的沙区“三小”温饱工程模式;青龙山镇王希昌创意提出的山区家庭生态经济沟建设模式,大柳树林场在沙漠研究所指导下率先推出的沙地衬膜水稻种植技术方法等等,都证明了种植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奈曼旗、库伦旗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规划和建设的多条穿沙公路,科学地把修路、治沙、造林、种草和封育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治理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收到明显的事半功倍的社会效益。

  事实证明,科技是推动“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强大动力,创新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永恒催生剂。多年以来,广大林业生态建设者们,一代又一代的务林人,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把一件件科研成果和一种种适用技术转化成生态建设的生产力。通辽市先后总结推广应用林业科技成果30多项,其中,林木育种5项,综合治沙、农防林、经济林等18项,森林经营与森林保护7项。兴隆绍综合治理与开发,“5820”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等都获得国家和地方设立的科技奖项。通辽市林业科研所(林科院)培育的“哲林4号杨”被国家林业权威部门评定为优良种,在全国推广应用。

  40年来,在“三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生态建设中,通辽市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奈曼旗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头,先后被评为全区、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防沙治沙和用沙的先进集体。进入二十一世纪,奈曼旗境内的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出现了良性逆转。在防沙治沙的基础上,该旗认真理解和落实钱学森关于沙产业的理论,不断扩大治沙成果和沙地设施农业、食用菌、无籽西瓜、花生、红干椒、中药材等,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为农民创收5亿多元。其中,沙地衬膜水稻种植1.2万亩,沙地果树经济林1.0万亩,年产值1亿多元。同时,在沙区发展工业型沙产业、旅游业、采砂业等点沙成金,振兴沙区经济,致富于沙区农民的新型的朝阳林沙、林草产业。

  兴隆沼历史上曾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但由于不断的过度开垦破坏,使这里逐渐形成一道高大起伏的沙沼,成为不毛之地。近79万亩土地除了仅有的四棵树外,便是无边无际的流动的和半流动的沙丘。上世纪70年代,借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之机,旗委书记舍布扎布以“治不好荒沙,我死不瞑目”的决心和信心,带领一班人和全旗人民向风沙开战,并在兴隆沼地区开始了深入持久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建设。几十年来,旗委和政府先后换了五位书记和旗长,他们都把防沙治沙和兴隆沼综合治理的接力棒代代相传。“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的兴隆沼沙地变绿,生态变好。在近80万亩的土地上营造起纵横交错的牧防林和集中连片的生态防护林、商品用材林达40万亩,林草覆盖度达80%,风沙危害基本得到控制。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现在的50% ,活立木总蓄积量约50万立方米。同时,还开发建设10余万亩的杂粮生产基地和5万亩的优质牧草生产基地。这里已成为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林沙草药多业兴旺的绿色银行。随着方兴未艾的旅游产业的崛起,今日的兴隆沼,绿色美丽的兴隆沼,真正名副其实的兴隆活跃起来了!现在的兴隆沼地区已建立起森林、沙漠、湿地、野生动植物和人文景观等多类型的自然保护和森林旅游体系。其中,那梦幻般的神奇沙漠游、那奇特的奈曼怪柳、那个有科学价值的乡土乡树种小叶杨基因资源库、那富有民族特点、地区特色的奈曼非遗文化等等,都已成为国内外大批游人的必须要浏览、要欣赏的美景佳境。

  40年来,“三北防护林”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千百个治沙标兵、造林模范、爱林护林守护神等先进人物,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先进事迹已载入林业生态建设史册。老一辈林业功臣巴彦孟和、冯国志、于珍、苑国成、王敬东、范福春、张文廷等,他们中虽然已经过世,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仍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新时代涌现出的林业生态建设的英模们,当今正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线战斗着。被誉为治沙愚公、治沙标兵的农民宝秀兰、造林大户李凤树、吴双叶;一直奋斗“三北防护林”建设第一线上的基层林业工作者王海英、王海峰、杨明海、王宝侠等;以及为振兴乡村林业,带领农牧民落实绿水青山就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宝栓柱等。他(她)们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热血浇灌“三北防护林”的每一片绿叶,每一个年轮,每一座绿色丰碑。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绿星汇成一条条涛涛绿河,光耀着科尔沁草原。

  苑国成出生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沙区农村,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从乡镇被提拔到旗政府扶贫办任主任,因为工作上的需要,他经常深入到比较贫困的山、沙两区进行调研和指导扶贫工作。对农村生态和农村工作非常熟悉和内行。不久,旗委又提拔他任分管农口工作的副旗长,直按分管全旗林业生态和林业生态建设。多年来,他出色的工作和对林业的突出贡献,于二十世纪末调到库伦旗任旗长。正当“三北防护林”工程和“5820”林业工程热火朝天的开展之季,盟委调他任哲盟林业局局长,从政策导向、工作指导到林业生态工程的组织实施等,他带领全局工作人员,认真、精心协调全盟林业系统出色的给盟委、盟行署,以及旗县、市区领导当好参谋,充分的发挥林业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特别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和“5820”林业生态建设中做出了卓有成效贡献。因此,他于二十一世纪初,被全国绿委会、原林业部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光荣称号,还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享受政府津贴待遇。凡了解和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一致称赞他是焦裕禄式的干部,优秀员,林业战线上的楷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老黄牛。

  内蒙古通辽是三北工程的重点地区,奈曼旗是实施三北工程和防沙治沙,快速发展林沙草产业的主战场。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白音他拉苏木北靠茫茫沙海,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南宝格吐村被沙漠包围,自然生态十分脆弱。面对一望无际的沙丘大多数人表现出无奈和叹息。然而,蒙古族中年妇女宝秀兰却用她柔弱的身躯同沙魔展开了不屈的抗争。1993年,宝秀兰经人介绍,从巴嘎波日合乡嫁到南宝格吐村。公爹是村党支部书记,早有防沙治沙改变家乡旧貌的打算,但没有找到理想的治沙带头人。老人经过了解与观察,他认准自己的儿媳宝秀兰应该是最佳人选。2000年,宝秀兰被白音他拉苏木党委、政府任命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任并担任村负责人。组织上的信任和群众们拥护更坚定了她带领群众治沙造林,改善生态,脱穷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多年来,在实施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退耕还林中,年复一年又一年,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从春夏到秋,扦插黄柳,抪种柠条,黄柳压枝,抚育平茬,辛勤劳作。同时,宝秀兰个人带头承包荒沙种树育林8000亩,栽植杨树40万株。她还组织和带领村民完成综合治沙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6万多亩,使林草覆盖率从最初的10%增加到现在的60%。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海呈现出片片绿洲。过去的穷沙窝,如今变成绿宝地,沙漠也能种植水稻和药材。加上开展沙漠旅游和搞柳编,现在的宝格吐变成了聚宝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宝秀兰,被当地农牧民誉为“治沙女愚公”。被全国绿化委、人社部、国家林业局评选为全国十大防沙治沙标兵,成为远近闻名的治沙致富的带头人。多年来的艰辛苦干实干,如今已结出丰硕之果。她亲手栽种的500亩杨树已成材,每年卖杨树的收入超过2万元。种草40亩,青贮30万公斤,饲养牛羊百余只,全年收入达30万元,成了当地小康户和致富带头人。

  他是全国绿色长城奖章获得者,现任科左后旗林业局局长。自“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在实施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中,他不仅是工程的规划设计者,实施现场的指挥者,又是经常深入现场的战斗者。他思想解放,勇于开拓进取与创新,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方法灵活,服务态度热情,同志关系密切。他从实际出发,十分注重发展乡土优良树种,总结推广林业生态中的适用技术和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新招数。认真总结三北工程四期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较好的完成五期人工造林71.9万亩,封沙育林育草29.4万亩,飞抪灌草1.0万亩。同时,还完成“双千万亩”沙地综合治沙造林100.2万亩。经过多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现在,全旗初步建成“生态、产业、经济效益”多赢的“生态林业”发展态势,为今后“三北防护林”建设转型发展寻找出一条崭新之路。

  1991年,24岁的王宝侠从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2008年,她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在科区、开鲁、左中、奈曼、库伦等地为促进全市林果产业发展,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助推精准扶贫,真诚热情服务于农牧民群众。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汗水,聪明才智,受到了广大林农果农的高度赞誉。2016年,王宝侠被全国绿化委评为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她现在通辽林科院任副院长,高级林果专家、经济林室主任。

  找准突破点,为群众排忧解难。20多年来,她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担当,用过硬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专长,忠实地履行着一位林业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大力培植果树,文冠果等丰产栽植技术示范户和先进典型,她多年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爬山涉水,走乡串户,在田间地头亲力亲为,手把手的传授,耐心、细心、真心的为群众攻克难关。经过王宝侠和由她带领的科研团队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帮助指导科区大林镇西归力村、开发区二号村、三家子村、辽河镇福安屯村、开鲁县麦新镇、东风林场、库伦旗先进林场等建立起优质锦绣海棠、塞外红、鸡心果、南果梨、高产葡萄,以及优良的大扁杏、文冠果等特色林果基地和百余个示范户,培训果农及基层林业工作站业务人员超过千人次,发放技术材料5000多份。与吉林省、辽宁省果树所等多家科研与果品加工公司建立业务关系。多渠道从外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同时为当地发展果树产业,畅通果品销路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为3个阶段,8期工程建设,规划造林3508万公顷。经过40年坚持不懈地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健康,既有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任务艰巨。当务之急,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树立更大的决心,坚定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在新时代夺取三北工程的全胜,深入、扎实、持久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到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40年来,“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取得骄人的成就。未来,也一定会取得更大、更辉煌的成就。

其他产品
热门产品